重阳佳节 | 登高怀远祝安康
一、知来历
重阳节,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。《易经》中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九月九日,两九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“重九”。
早在战国时期,重阳节就已经形成,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,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,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,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。
九九归真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九九重阳为吉祥之日。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赏菊、佩茱萸、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。流传至今,添加了敬老等内涵,于重阳之日感恩敬老。登高秋游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。
二、品习俗
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。庆祝重阳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、登高望远、观赏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阳糕、饮菊花酒等活动。
登高望远
重阳节也被称为“登高节”。登高所到之处,没有划一的规定,登高山、登高塔皆可。传说古人对山神的崇拜,认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,所以人们在“阳极必变”的重阳日子里,要上山游玩,躲避灾祸。此时秋收已经完毕,农事相对比较空闲,而山野里的野果、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,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和药材。久而久之形成了登高的习俗。
品赏菊花
菊花,长寿之花,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季。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,起源于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。陶渊明以隐居出名,以诗出名,以酒出名,也以爱菊出名,后人效仿,遂有重阳赏菊之风俗。
吃重阳糕
重阳糕也叫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。重阳节那天,父母将片糕放在儿女的额头,口中念念有词,为子女祈福。比较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9层的宝塔状,上面还有两只小羊,谐音“重阳”,有的还要在重阳糕上插一面纸做的小红旗,点上蜡烛灯,用“点灯”、“吃糕”来表达“登高”的意思。
佩戴茱萸
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,可以杀虫消毒、逐寒祛风。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,在唐朝就已经很普遍。重阳这一天,人们采摘它的枝叶和果实,用红布缝制成小囊,佩带身上,认为可以避难消灾。事实上,重阳前后,秋雨潮湿,而热气也未退尽,衣物容易生霉,也易滋生蚊虫。而茱萸可以除虫防蛀,这与端午节燃艾的作用差不多。
头簪菊花
重阳节除了佩戴茱萸,也插菊花。唐代就已经如此,历代盛行。到了清代,北京人过重阳节的习俗还有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。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化。宋代,还有将彩缯剪成菊花来相赠佩带的。
饮菊花酒
菊花酒的酿造十分独特。古时,人们在九月九日采摘新鲜的菊花和菊花叶,把它们和谷粒一起酿制成酒,等到来年的同一时间再打开品尝。据说,菊花酒具有清神明目,减肥降血压,治疗胃病的功效。因此,饮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。
三、赏诗词
一缕秋风,百样情怀;重阳佳节,寓意深远,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。让我们伴着秋风菊香,行走在诗词的山峰里,品味不一样的重阳。
采桑子·重阳
毛泽东
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。
今又重阳,战地黄花分外香。
一年一度秋风劲,不似春光。
胜似春光,寥廓江天万里霜。
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
王维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九日齐山登高
杜牧
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
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
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
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。
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
卢照邻
九月九日眺山川,归心归望积风烟。
他乡共酌金花酒,万里同悲鸿雁天。
醉花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
李清照
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消金兽。
佳节又重阳,玉枕纱厨,半夜凉初透。
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
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
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民俗观念中“九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2006年5月20日,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。
希望我们把中国传统节日都记于心中,将这些节日的习俗也传承下去,不要丢了它原来的样子。
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也不妨抽空给家中的父母长辈打个电话,道一句安康哦!
欢迎广大粉丝向我们提供资讯和投稿联系我们:nua1912@sina.com
扫描关注,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关注